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全县各镇(场)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局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为主线,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开展,力求实效。
“十一五”工作情况:
一是县城总体规划局部修编已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初步送审方案,县城飞水片区、迳口片区、周田片区的控制性详规正在实施前期工作中,沿江景观大道委托广东中誉设计院完成了方案设计。太平、禾云、浸潭、石潭等四个城镇已开展了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
二是县城建设以旧县城区域为中心辐射至周边区域,全方位对120多项公共基础设施实施整治、建设和改造,共计投入约5.79亿元。
三是县城管理“门前三包”工作继续得到加强。责任路段相关单位组织“红袖章”清洁监督员走上街头开展巡查、劝喻、纠正工作;车辆停放秩序保持良好。县城主干道增设停车位和禁停指示牌,车辆停放秩序长期保持良好,广大车主、司机比较满意。切实做好户外广告整治工作。县城监大队、县工商局等部门共组织清理拆除破损残旧的广告牌和依法查扣违规设置的灯箱、招牌、横额等,有效净化了县城的户外环境。规范化管理流动摊档。县城监大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对在县城临时占用道路经营的摊档,逐一上门疏导,严格落实了“三限定两不能”措施(限定占道时段、限定占道面积、限定经营品种,预留位置不能阻塞车辆及行人通过,不能干扰周边群众正常生活),实现流动经营档主、过往行人周边群众和管理部门三满意。启动县城集贸市场改造试点。为进一步提升县城农贸市场的设施水平和环境面貌,增强农贸市场整体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对振兴市场、明霞市场首先实施升级改造;以创建省卫生县城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研究制订了县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体系方案,并得以施行,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是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品牌小区的群立,有效拉动县城房地产业开发热潮,房地产累计开工项目(以整体项目名称为准)109个,投入资金62.13亿元,已竣工面积456.
2010年,我局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争创推动科学发展先锋,争当建设之星”为主题,重点突出抓好住房管理、城乡城镇化规划建设、城镇基础设施配套、三边整治以及城乡清洁工程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一、力抓住房管理
为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并可持续发展,严格房地产开发管理,切实抓好房屋所有权的审核登记,全年审核房屋产权证7828宗,商品房预售监证6596宗,房地产他项权登记4522宗,今年新批准房地产开发企业11家,房地产开发投资19亿元,销售面积44万平方米,销售额16.8亿元;批准商品房预售项目77个,面积73.13万平方米。并进一步加强住房维修资金的管理,在中国工商银行清新支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清新支行开设三级托管帐户80个,四级托管子帐户4347个,收缴住房维修基金1242.9万元,有效保障住房物业维修管理。
二、力抓城镇化规划
以三个“紧抓”推动“三旧”改造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规划工作。
1、紧抓县城总体规划局部修编。县城总体规划为了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在年初,委托省规划设计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局部修编。同时,对飞水新区及乐园片区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现总体规划局部修编基本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紧张进行中。
2、紧抓村镇规划修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县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实施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切实抓好太平、禾云、浸潭、石潭等四个城镇的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太平、禾云两镇已完成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期设计方案,浸潭、石潭两镇2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初步调研工作,基本完成初步方案设计。
3、紧抓城乡规划报建。一年来完成发放用地红线图101 宗,占地面积172.36万平方米。建筑红线图和设计要点152宗,占地面积196.29万平方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11宗,面积6.2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26宗,面积28.89万平方米,投资额约24556.5万元。办理规划验收121宗,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建设用地、建筑放线201宗,出具建筑验线报告101份,出具建筑沉降观测报告125份。
三、力抓城乡建设
按照“融入大市区、融入珠三角”的要求,以五个“加强”城乡建设和改造,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5亿元,完成县城主干道和公园广场的绿化、亮化、美化及县城内街内巷改造建设以及排水排污系统建设等工程项目57宗。同时,加大“三边”整治工作力度,投入5600万元,完成清四公路全线26.5公里进行绿色长廊建设,二渡河景观河堤(笔架路~清泉路段)水边示范整治建设,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增加自然景观,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进一步优化县城和清西平原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2、加强工程招投标、交易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实行公开招投标45宗;建筑工程发包交易备案79宗;办理建筑报建177宗(其中,工业1宗,民用建筑176宗),建筑面积172.12万平方米,投资额18.31亿元。
3、加强全县人防、房改和建筑节能推广工作。贯彻落实《人防法》,收缴人防易地建设费105宗,面积75.7万平方米,金额4200万元。推进实施住房货币补贴的单位15个,解决职工住房货币补贴387人,金额283.7万元。房改房上市交易89套,面积6425平方米。全县“禁实”动员会后,各镇(场)认真开展工作,与各企业签订《转产承诺书》。办理墙村报建手续154宗,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收取墙改基金712万元。推广散装水泥用散量为31.3万立方米,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53万元,发出预交散装水泥专项基金证162个。
4、加强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建筑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授监项目212宗,面积180万平方米,进行各专项检查16次,发出质量整改通知书95份,停工通知书5份,发出施工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370份,停工整改通知书12份,对8个施工企业、4个监理企业、29人次实行动态扣分。强化燃气安全生产,每月均全面检查全县液化石油气储罐企业及瓶装石油气供应点,严格落实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同时,还采用不定期的检查督促,进一步规范燃气安全生产工作。
5、加强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根据上级工作部署,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了2008年以来的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以及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非政府投资项目及新增项目的自查。并针对存在问题,深刻剖析行业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并督促建设单位作出深刻检讨,整改落实。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管,规范报建程序,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检查,切实做好专项治理工作,力求达到找问题,促整改,抓落实,出成效,上台阶的目标要求。
四、力抓城市管理
切实加强城乡(镇)容管理的工作力度,推动城乡清洁工程的深入。一是把县城的管理事项推向社会。在2004年把环卫推向社会改革的基础上,今年把园林绿化管护、亮化工程、交通信号灯、标线、标识等管护工作推向社会,分别由民营公司承担管护工作,从而调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管理。二是加强对“六乱”查处工作。联合县工商局、公安局、交通局、太和镇等单位,集中整治县城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市场周边等“六乱”行为,进一步规范县城的秩序。严格整治中山南路一街、笔架路尾、广硕鞋厂门前的乱摆买黑点6个;特别是组建一支由20人组成的清理“牛皮癣”专业队伍,采用分片包干的办法,加强对县城的“牛皮癣”清理工作,进一步遏制“牛皮癣”蔓延。三是加强日常的巡查。现县城监大队采用错时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县城日常巡查,及时纠正“六乱行为”,处理县城道路占道经营的临时摊档1200多档次,整治跨门槛超范围摆卖经营行为的店铺900多间次,查处乱倒建筑垃圾7宗,乱挖掘4宗,乱搭建6宗,重新施划了1500个车辆临时停放点;查处损坏绿化设施2宗,擅自占用绿化用地3宗,砍伐、修剪、迁移绿化树木7宗。从而规范县城管理。同时,依法查处了3宗违章建筑。
五、力抓其他社会各项事业
积极开展扶贫“双到”,我局结对挂扶(山塘镇山塘村和石潭镇北安村)60户贫困户,局领导多次带领扶贫干部到户调研脱贫计划,并针对脱贫发展计划扶持资金12万多元,全力支持石潭镇的计生攻坚工作,完成了县2010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指标。切实做好工青妇等工作。
六、存在问题:
1、村镇建设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2、市政工程由于征地拆迁等原因,推进较慢。
3、县城管理工作有待加强,仍存在“脏、乱、差”现象,特别是农贸市场和内街内巷较为严重等。
对存在问题,今后将在工作中不断加以克服。
七、工作计划:
“十二五”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坚持用新思路、新理念打造新清新,坚持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并进,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有序发展,迈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城乡建设步伐。完善住房管理体制建设,推动城乡规划建设,完善各乡镇的2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的修编,同时,要求和指导各镇完善新一轮墟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各乡镇实现城镇特色化发展,以城乡清洁工程和创建宜居城乡为抓手,促进市容镇貌的改观,全力打造“宜居、宜商、宜旅”的城乡。
2011年,认真按照省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以及县委的工作部署,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力抓好依法治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抓住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机遇,乘势而上,扎实推进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事业各项工作,推进城乡城镇特色化建设。
(一)扎实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提升城镇化水平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落实“一书两证”制度。一是加强《城乡规划法》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规划是龙头地位意识。二是加强对城乡规划监察效能工作,规范规划自由裁量权,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三是落实“一书两证”制度。
2、严格执行县城总体规划,切实抓好规划报建工作及做好县城各功能分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3、加强全县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认真实施好县域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加快完善各镇的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加大各镇(场)城镇建设和改造力度。主要抓好三坑、山塘、龙颈等三个城镇的规划工作,加快太平、禾云两重点镇规划建设步伐。
4、切实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按照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切实抓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工作。同时,采用提前介入的方法,加强招商引资和教育设施项目的管理。
5、继续抓好住房保障工作,重视廉租住房建设,对符合廉租住房保障的城镇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解决好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6、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管理,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以节地、节能、环保、绿化为导向,在抓好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的同时,适度开发建设高档次住宅,逐步形成住宅地产、商业地产、高中低端地产配置合理的,具有清新特色的房地产业,吸引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居民落户清新。
7、加强对我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村镇建设管理体制。
(二)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管理,构建宜居城乡
1、按照建设“绿色清新,清远市后花园”的要求,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城镇配套设施,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加快与珠三角城市群的对接。
(1)县城方面。以建设“绿色清新、清远市后花园”为定位,切实抓好飞来湖片区改造,繁荣中心区,改造迳口区、规划洄澜区,重点抓好县城沿江景观大道、环城路西延段、工业大道、笔架南路、玄真南路、新城路东西段、新宁西路、太和南路、新三中校前道路、飞水新区生活垃圾中转站等工程建设,加快美林和城北新世纪广场商业中心的建设。同时积极主动做好县城中心区域“三边”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县城品位。从而搭建中等城市框架,建设珠三角卫星城市。
(2)抓好重点镇改造和建设工作。围绕建设一批经济强镇和特色乡镇的目标,利用省政府的“三旧”改造政策,改造提升一批城镇。主要抓好太平、禾云、浸潭、石潭等四个城镇的改造和建设,加大对城镇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宜居、宜商、宜旅”城乡建设。
2、加强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竞争力。一是巩固创建省卫生县城成果,建立和完善县城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二是针对县城和镇(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强化集中整治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加强对乱摆乱卖的管理,维护县城和各镇(场)的秩序。加强巡查,确保大街内巷的整洁整齐。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升整个县城和各镇(场)居民的素质,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卫生,自觉参与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倡导行动。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节约土地、延续特色、简明实用”的原则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下大力气抓好全县自然村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突出抓好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三)扎实推进廉洁高效服务型机关工程,塑造行业新形象。
我局将“高效服务和严格管”确立为工作原则,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廉洁、优质的服务,树立良好的行业新形象。一是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整顿机关作风的各种规定,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全系统干部、职工主动为投资者、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提供超前服务、贴身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二是继续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城乡规划管理中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擅自改变城乡规划、改变土地用途、违规调整容积率等问题;三是以“六五”普法工作为抓手,加强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
总之,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进“宜居、宜商、宜旅”城乡建设,积极探索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新路子,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人民群众的新业绩,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二O一O年十二月十六日